杀虫剂

杀虫剂(Insecticide)是指杀死害虫的一种药剂,如甲虫、苍蝇、蛴螬、鼻虫、跳虫以及近万种其他害虫。杀虫剂的使用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发现的是天然杀虫剂及无机化合物,但是它们作用单一、用量大、持效期短;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有机合成杀虫剂,它们的特征是高效高残留或低残留,其中有不少品种对哺乳动物有高的急性毒性。 

杀虫剂
[shā chóng jì]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简介
杀虫剂是指用以防治害虫的化学制剂。包括有机杀虫剂(有机氯、有机磷、有机硫制剂和氨基甲酸酯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无机杀虫剂(无机砷、无机氟、无机硫制剂),植物性杀虫剂,矿物油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杀虫剂是农药中用量最大、品种最多的一类药剂一般大多数只能杀虫而不能防病。杀虫剂为农业增产解决人类粮食问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是造成农药污染环境的最重要因素(如有机氯杀虫剂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易在土壤及生物体内积累),与害虫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也有密切关系 

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按来源可分为生物源杀虫剂和化学合成杀虫剂两类。
分类
按作用方式
可分类为:
1、胃毒剂。经虫口进入其消化系统起毒杀作用,如敌百虫等。
2、触杀剂。与表皮或附器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虫体蜡质层,或堵塞气门而杀死害虫,如拟除虫菊酯、矿油乳剂等。
3、熏蒸剂。利用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挥发而发生蒸气毒杀害虫或病菌,如溴甲烷等。
4、内吸杀虫剂。被植物种子、根、茎、叶吸收并输导至全株,在一定时期内,以原体或其活化代谢物随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吸吮植物汁液而进入虫体,起毒杀作用,如乐果等。
按毒理作用
可分类为:
①神经毒剂。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如滴滴涕、对硫磷、呋喃丹、除虫菊酯等。
②呼吸毒剂。抑制害虫的呼吸酶,如氰氢酸等。
③物理性毒剂。如矿物油剂可堵塞害虫气门,惰性粉可磨破害虫表皮,使害虫致死。
④特异性杀虫剂。引起害虫生理上的反常反应,如使害虫离作物远去的驱避剂,以性诱或饵诱诱集害虫的诱致剂,使害虫味觉受抑制不再取食以致饥饿而死的拒食剂,作用于成虫生殖机能使雌雄之一不育或两性皆不育的不育剂,影响害虫生长、变态、生殖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按来源
可分为:
①无机和矿物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氟硅酸钠和矿油乳剂等。这类杀虫剂一般药效较低,对作物易引起药害,而砷剂对人毒性大。因此自有机合成杀虫剂大量使用以后大部分已被淘汰。
②植物性杀虫剂。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植物对昆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力。广泛应用的有除虫菊、鱼藤和烟草等。此外有些植物里还含有类似保幼激素、早熟素、蜕皮激素活性物质。如从喜树的根皮、树皮或果实中分离的喜树碱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强的不育作用。
③有机合成杀虫剂。如有机氯类的DDT、六六六、硫丹、毒杀芬等,DDT,六六六曾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两个农药品种,但因易在生物体中蓄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许多国家禁用或限用;有机磷类的对硫磷、敌百虫、乐果等约400个品种以上,产量居杀虫剂的第一位;氨基甲酸酯类的西维因、呋喃丹等;拟除虫菊酯类的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机氮类的杀虫脒、杀虫双等。
④昆虫激素类杀虫剂。如多种保幼激素、性外激素类似物等。
少数传统药剂,如矿油乳剂等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体表起物理杀虫作用,而绝大多数有机合成杀虫剂都进入害虫体内,在一定部位干扰或破坏正常生理、生化反应。进入害虫体内的途径,有的是随取食通过口器进入消化道、渗入血液中,有的是通过表皮,也有的是通过气孔和气管,进入体内的药剂与害虫体内的各种酶系发生生化反应,一些反应使药剂降解失去毒力 ,但也有些药剂被活化使毒力增强 ,未被降解(或活化后的化合物)的药剂因作用机理不同而在一定部位发挥毒杀作用,如作用于神经系统或作用于细胞内呼吸代谢过程。
注意事项
Bt杀虫剂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液体深层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两类。两步法生产,是在半固体发酵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和创造而总结出来的有效、简便、实用的Bt杀虫剂生产技术,其生产工艺简单,规模可大可小,特别适合在农村中小企业中推广,可以大幅度降低杀虫剂的生产成本,对微生物农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食叶的蔬菜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等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对棉铃虫、松毛虫的防治也在大面积推广。
在田间应用上,要确保杀虫剂质量,要满足Bt菌迅速生长的温度条件,温度越高,致病力越强。要避开强烈日光,因为紫外线对Bt菌会造成伤害,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施药。此外还必须注意目的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敏感性,寄主作物和环境条件及增效剂的应用等。例如,防治钻蛀害虫应在卵孵化盛期,施药2次-3次,特别是对螟虫,防治效果好。螟虫一旦蛀入茎中,防治效果就差。防治玉米螟,必须严格掌握在玉米心叶末期用药,方能收到良好效果。防治棉铃虫,应掌握在排卵高峰后2天~3天施药,效果显著。群众有治虫不见虫,打卵不打虫的防治经验。这样,幼虫孵化时,一咬破卵壳就把杀虫剂吃到了肚里,很快中毒死亡。B2杀虫剂残效期一般可达7天~10天。施药后如果降雨,雨水会冲掉药液,应该重新喷洒。
施药方法可采用喷雾、喷粉、灌心、飞机喷洒等。无论哪种方法,务必施药均匀,保证害虫有吃食的机会,方能起到毒杀作用。Bt杀虫剂加入微量的化学杀虫剂,或与其他微生物杀虫剂混合施用,可以起到协同作战的效果,能显著提高害虫的死亡率。Bt杀虫剂与其他生物制剂复配的生物农药,有更广的杀虫谱,受到群众的欢迎。
影响
法国与阿根廷的一项研究证实,长期接触杀虫剂对男子生育能力确有影响。他们建议人们慎用农药,重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据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专家吕克·姆尔蒂涅介绍,这项研究是在阿根廷一个杀虫剂使用非常频繁的重要农业产区进行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189个不育男子的精液进行了化验,结果发现,这些男子精液中的精子数量和活力均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进一步研究显示,这些男子的激素分泌受到了严重干扰。与正常男性相比,长期生活在使用杀虫剂环境中的男性的雌二醇分泌增加,而对睾丸起重要刺激作用的促黄体生长素分泌减少。
这位专家说,睾丸是男子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人体对环境中化学有害物质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根据他们研究推论,杀虫剂弥漫在空气中,其有害物质首先直接作用于睾丸,从而导致受害者激素分泌失衡,并最终影响整个生殖系统,造成男子精液质量下降或不育。
胎儿影响
怀孕前期的几个月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母亲如果在夏天怀孕,就不可避免会接触使用杀虫剂。“人们在农田和家中使用杀虫剂,而夏天时人们接触到杀虫剂的机会最多。不断接触杀虫剂会影响孕妇的荷尔蒙分泌,从而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支持这一结论的,还有温切斯特早先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过多接触杀虫剂可能造成婴儿早产;杀虫剂可能使准妈妈患上甲状腺疾病,从而影响胎儿发育。
但也有研究人员提出其他解释。他们认为,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入的食物同季节密切相关,而且,一年中各季节有不同的流行病。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新生儿健康和大脑发育。
敏感度
什么杀虫剂对什么作物敏感?下面总结了8项,供大家参考:
1、毒死蜱在瓜苗期使用易产生药害,同时要避开在一些作物花期上使用。
2、含马拉硫磷成分的杀虫剂如使用时浓度高对瓜类、梨、桃、葡萄、豆类和十字花科、番茄幼 苗作物敏感,不宜使用。
3、含氧乐、乐果农药在高粱的一些品种、席草、烟草、枣树、桃、李、杏、樱桃、柑橘、橄榄 上使用浓度高时易产生药害,应避免使用。
4、三唑磷成分的农药不宜在果蔗上使用,易产生药害。
5、辛硫磷由于见光易分解,要避免在西瓜生长期、萝卜和叶菜苗期上使用(甚至生长期上不用) ,其它作物要避免在强光条件下使用。
6、水胺硫磷不宜在果树、蔬菜、桑园上使用,在桃树上使用易产生落叶落果。
7、杀虫双、杀虫单成分农药对棉花、豆类、马铃薯上使用易产生药害,在夏季高湿季节使用对 十字花科使用也易产生药害。杀虫双在生产实践上发现用在柑橘上也有药害产生,应慎用。
8、含敌百虫、敌敌畏、二溴磷(敌敌畏前体)农药对玉米、豆类、瓜类的幼苗敏感,对高粱有药害。
只有合理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的防治作物上的虫害,保证作物健康成长。
毒力测定
1、喷雾法:模拟林间实际防治情况下而设计的喷雾方法,为了减少试验误差,使每一个供试昆虫尽量接受到相同的药量,要求喷雾器有一定的压力,使雾点大小一致,喷雾均匀。
2、液浸法:将供试昆虫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稀释药液中浸渍一下,立即取出,放在吸水纸上吸去过多的药液,移入每一组的盛器中,给以新鲜叶片作饲料,盛器上加盖纱布或纱网,饲养于室内,记录室温,观察不同时间下中毒死亡情况。
3、药膜法:将药剂喷撒在一定面积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药膜(常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或将针叶在药液中浸渍一下后取出),然后让供试的害虫在上面,任其与药膜接触一定时间后,再移回正常的容器中饲养,或就在接触药膜过程中,观察中毒死亡情况。
4、点滴法:用定量的药液微滴,滴加在供试昆虫的胸部背面,然后定时观察中毒死亡情况。此法优点是:剂量可用每克虫体接受的药量(常用微克)表示,药量容易控制,试验误差较小;缺点是费时,处理所用的溶剂、点滴的部位和液滴的大小等都可影响毒力。在采用本法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尽量取得一致,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区别
有机杀虫剂是化学杀虫剂,两者的本质区别像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通俗的说生物杀虫剂是让害虫感冒而死,化学杀虫剂是直接让害虫毒死.中国农药第一网特此给大家总结如下资料,仅供参考: 一.化学杀虫剂
凡是种植农作物的人都知道害虫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尤其是那些吃掉农作物叶子和果实的害虫。
从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以来,农民们就尝试着用杀虫剂与虫害作斗争。在20世纪,科学家们寻找着一种能用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真正强有力的杀虫剂。1939年,发生了一个突破。当时瑞士科学家保罗·米勒发现,一种叫做"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学药品是强有力的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种类很多,已发现的有2000多种,按照微生物的分类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国内研究开发应用并形成商品化产品的主要有细菌类杀虫剂、真菌类杀虫剂、病毒类杀虫剂和抗生素类杀虫剂。
生物杀虫剂主要分为: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植物浸提液3大类,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控制期长,高效、经济、安全、无污染,与环境高度相容等特点,是当前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最佳农药选择。
一、 细菌杀虫剂
细菌类杀虫剂是国内研究开发较早的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研究应用的品种有苏云金杆菌、青虫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其中苏云金杆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毒素,昆虫寄主谱较广的重要昆虫病原菌,是一种胃毒性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这些害虫包括棉铃虫、烟青虫、银纹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菜蛾和茶毛虫等,对森林害虫松毛虫有较好效果。另外,还可用于防治蚊类幼虫和储粮蛾类害虫。
二、 真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较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触杀性微生物杀虫剂。研究利用的主要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座壳孢菌和轮枝菌。⑴白僵菌是我国研究时间最长和应用面积最大的真菌杀虫剂。⑵绿僵菌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菌,在国外应用其防治害虫的面积超过了白僵菌,防治效果可与白僵菌媲美。
三、生物杀虫剂的施用原则
1、对症施治。生物杀虫剂的特异性和良好的选择性,决定了其杀虫种类、寄主范围都较专一。如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由昆虫致病微生物制成的杀虫剂,不但能防除棉铃虫、菜青虫、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也能防除象甲、美洲斑潜蝇等害虫。所以使用生物杀虫剂时、应根据害虫发生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
2、适期防治。生物杀虫剂杀虫机理有别于化学农药,一般要经过侵染寄生、积蓄繁殖、起效胃毒等环节才能发挥作用。在施用时,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幼虫低龄期用药。既能使药剂浸入虫卵或附在卵壳上,待幼虫孵化时染病而死,又能保证害虫取食后死亡。
3、科学施用。生物杀虫剂多具有“活性”,施药环境和科学的使用方法都是其发挥良好防效的关键。如施用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病菌微生物杀虫剂时,一般宜选择暖湿天气的傍晚或阴天施药,并严禁与杀菌剂、碱性农药同期或复配使用。植物浸提液杀虫剂,不宜久置搁放、应现配现用,以免降低药效。
发展方向
全球杀虫剂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如下:
1、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病虫害活动,进而带来杀虫剂用量增长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变化联系紧密,假如气候条件对害虫的生长不利则会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从而降低杀虫剂的使用量。通常,低温天气会大量杀灭越冬害虫,而暖冬则会使得病虫害在来年出现大规模爆发。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00-2009 年是1880 年全球有系统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 年,气候变暖将引发病虫害活动增强,从而导致杀虫剂用量持续增长。
2、杀虫剂仍保持国际农药市场的主体地位,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三大种类农药是国际农药市场的主体。2004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为25:24:48。2009年,杀虫剂仍占据全球农药市场的25%,其中北美和西欧仍将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约占整个市场的70%(数据来源:Phillips McDougall)。
3、对杀虫剂的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全球农药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要求,即多年来的农药使用对环境以及人畜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国际社会对农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等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在杀虫剂行业更为明显。
因此,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高毒、高残留杀虫剂的品种和范围将会进一步受到限制,而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且不易产生抗性的杀虫剂将会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由此带来的是高毒杀虫剂中间体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结束或步入衰退期,而新型杀虫剂中间体由于其下游产品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正处于成长期,利润较丰厚。以杜邦公司2008年开始商品化的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为例,它不仅能够精确攻击、控制靶标害虫,而对其它生物与生态环境非常友好。基于其“无残留毒性”的特点和其它综合表现优异的理化特性,2007年布莱顿(BCPC)世界植保大会向“氯虫苯甲酰胺”颁发了“最具创新的化学奖”。
常规知识
这里所说的杀虫剂实际上应当分为杀鼠剂和我们日常中所指的杀灭昆虫所使用的杀虫剂。
杀鼠剂
采用的杀鼠剂一般多用第二代抗凝血剂,主要作用机理在于破坏鼠类的造血机制,造成鼠类内出血而丧生。与传统的剧毒性鼠药相比,第二代抗凝血剂具有如下特点:
1、安全。第二代抗凝血剂作用时间较长,一旦出现误食事故,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救治;而且第二代抗凝血剂如溴敌隆等特效解毒剂为维生素K1,较为容易得到,不像毒鼠强等剧毒鼠药起效迅速发生误食事故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短且没有特效解毒剂,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2、适口性好。新型鼠饵对老鼠适口性好,不易引起鼠类拒食,从而保证了毒鼠效果。
3、杀灭效果好。这里所说的杀灭效果主要针对的是老鼠的新物回避反应。鼠性多疑,遇到新的东西或食物往往会采取一些试探手段,例如少量取食或由老弱群体先行取食,种群种的其他成员会根据这些试探性行为的结果确定是否安全。因此剧毒性鼠药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后效果就每况愈下,原因很简单:取食过鼠饵的老鼠将“危险”的讯息传递给了其他成员,造成了拒食、回避等反应,后期效果不好的结果也就顺理成章了。而第二代抗凝血剂由于它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5~7天),往往会给老鼠一个“安全”的虚假信息,所以能较为容易地取得长期、稳定有效的灭鼠效果。
卫生杀虫剂
正规PMP公司,采用的杀虫剂一般多为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如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这些药物相较于有机磷类药物如敌敌畏、锌硫磷、乐果等,具有安全、毒副作用小、易于降解、对环境与人体本身的影响较小等优点。同时,正规的PMP公司在一些不太适合使用菊酯药物的地方,也会尽量采用物理方法控制或使用生物制剂等方法,而非简单地使用有机磷药物代替,以减少虫害控制过程中的化学污染。
蚊香
蚊香 
有农药填料和染料等组成,主要用于杀灭室内蚊子等卫生害虫。因为从医学保健角度上讲,使用杀虫剂要适可而止,它在消灭虫害的同时,同样会祸及人体健康。市场上销售的各类杀虫剂按其毒性可分为剧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级别。即使是低毒杀虫剂,对人畜的毒性也较大,至于剧毒杀虫剂就更历害了。
从科学角度来说,蚊香也是一种杀虫剂,使用时将蚊香点燃或加热,这些杀虫剂便会散发出来,所以可以说,没有一种蚊香是对人畜无毒的。
蚊香里的杀虫剂不仅对人有急性毒性,而且还有慢性毒性。即使是急性毒中级别最低的微毒级杀虫剂,对人畜危害也较大;至于它的慢性毒则更要命,它是由致癌、致畸、致突变、迟发神经毒及繁殖等一系列生物试验来综合评估的,可见杀虫剂的慢性毒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更复杂。因此,不要以为暂时不发生头晕、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就万事大吉了,它对人体的影响有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来。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25130.html

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