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剂

增白剂是一类能提高纤维织物和纸张等白度的有机化合物。又称光学增白剂、荧光增白剂。织物等常常由于含有色杂质而呈黄色,过去都采用化学漂白的方法进行脱色,采用在制品中添加增白剂的办法。

增白剂
[zēng bái jì]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有机化合物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分类
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
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按用途常分为:
①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②纺织品荧光增白剂;③造纸用荧光增白剂;④塑料和合成材料用荧光增白剂;⑤其他用途的荧光增白剂。 
检测方法
1、紫外灯照射观测法
紫外灯照射观测法是测定荧光增白剂的最常用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基于荧光增白剂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而且还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在吸收紫外光的能量后可发射出一定强度的可见蓝紫色荧光,通过肉眼观测样品表面的荧光进行辨别。
2、白度法
白度法主要是采用白度测定仪对物质的白度进行测定,白度测定仪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其中的积分球来实现绝对光谱漫反射率的测量,可用于分析试样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并可测定荧光发射产生的荧光白度,即增白度。
3、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初步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
4、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吸收较短波长的光能后发射较长波长特征光谱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5、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法又称薄层色谱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其主要是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6、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
7、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准确度高,分离范围广的快速分离方法,其分离原理主要是根据分析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是技术相对成熟的一种检测手段。
8、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是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作为检测系统,具有其他分析方法无可比拟的灵敏度,且对于化合物的结构定性更为准确。
增白剂初检结果存疑
有广州媒体记者从超市随机抽出7个品牌的纸杯,并从一家肯德基选取了一个全家桶与一只可乐杯,一同送往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去两个纸杯基本合格外,其他送检样本在紫光检测仪的照射下,蓝色光斑面积较大,检测人员初步判断,增白剂较有可能超标。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根据医学临床实验,荧光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胞发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隐患。
对此,肯德基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声明称:“肯德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使用的所有食品用纸容器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关于肯德基全家桶使用的纸容器。”
食品包装协会介入调查
“我们已经开始调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企业一般对盛饮料的纸杯要求会非常严格,但对全家桶这样的纸容器可能会有些忽视。
2012年4月22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对北京5家影院爆米花桶质量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多家影城销售的部分爆米花桶含有荧光增白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报告称,“食品级白卡纸”才是制作爆米花桶时所用到的材料,然而有些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用回收来的废纸生产,但又由于纸浆质量不过关,还要让桶看上去更白,不得不加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达到美观效果。那些外观看上去颜色发白的爆米花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了含荧光增白剂的非食品级用纸,即“社会白卡纸”。使用“社会白卡纸”制成的包装在紫外分析仪下会呈现出鲜亮刺眼的蓝色,“食品级白卡纸”制成的包装在紫外分析仪下,则会呈现自然的乳白色。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食品包装纸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生产许可(QS),不得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董金狮说,“但实际调查发现,一些生产企业虽有QS生产许可,但其产品也被检测出含有荧光增白剂,存在严重的隐患。”
专家呼吁完善标示信息
记者注意到,快餐企业从汉堡包的包装纸、装薯条的纸盒、装饮料的纸杯,到打包用的纸袋,处处都离不开纸,但是这些包装纸上绝大部分都没有标示出QS标志。
对此,董金狮认为,虽然国家法规没有强制规定经营者必须在食品包装纸上标明生产企业的信息及生产许可证编号,但为便于消费者追踪、便于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呼吁经营者能够将其标示出来。
董金狮指出,经营者或使用单位必须向厂家获取QS证,如果产品不合格,厂家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采用的是没有QS证的包装纸,则经营者和厂家都要承担责任。
增白剂毒性
1、荧光增白剂在皮肤上的吸附量及代谢情况
接触含荧光增白剂的食品包装纸时人体皮肤可能吸附荧光增白剂的量为0.001~0.03mg/d。荧光增白剂在动物体内不会被吸收。
2、真皮的过敏
各种荧光增白剂对真皮的刺激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3、伤口治愈过程的影响
伤口的愈合过程与使用或不使用含荧光增白剂的绷带等制品无关。
4、光毒性
荧光增白剂对人体不具有光度性。
5、光过敏性
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没有光过敏性。
6、土壤的影响
大多数造纸污水处理厂处理含有荧光增白剂的废水是使用三段处理技术将其转移到活性污泥中,而这种污泥可能会用于填土、土壤调节或作为肥料,了解淤泥中的荧光增白剂转移率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有人对土壤中荧光增白剂是否能被生物富集作了研究。实验表明荧光增白剂不大可能从淤泥中转移至土壤,只在使用淤泥的地方发现荧光增白剂,同时植物只是将荧光增白剂吸附在它们的根部。
作用
增白剂的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荧光增白剂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国内外很多科学家们正致力于荧光增白剂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荧光不褪色、原料易得、合成简单、无污染等实用性强的荧光增白剂。
应用
增白剂在化学结构上都具有环状的共轭体系,例如:二苯乙烯衍生物、苯基吡唑啉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吡唑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和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等。其中二苯乙烯衍生物产量最大,例如4,4′-双(4,6-二苯胺基三嗪基-2-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钠盐是一种用途较广泛的增白剂,商品名为增白剂TA。这类增白剂已大量用于造纸、纺织品、洗衣粉和肥皂等工业中。增白剂AD是苯基吡唑啉的衍生物,学名1-(对甲磺酰基苯基)-3-(对氯代苯基)吡唑啉,主要用于腈纶纤维纺丝、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生产中。4-甲基-7-二甲胺香豆素属于氧杂萘邻酮类化合物,可用于羊毛织物、尼龙织品、肥皂和洗涤剂等产品中。
国内最大类的荧光增白剂为VBL、CXT及造纸用液体增白剂。一般增白剂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溶性的增白剂,另一类为水不溶性增白剂。前者可用于纸张,涂料,洗衣粉,棉织物的增白剂。后者可用于化纤,塑料等增白。
我国荧光增白剂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国际相比,荧光增白剂产量在染料工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品种偏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荧光增白剂的需求也会与日俱进,产量、品种、剂型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国内在增加品种的同时,应特别注意混合复配增效产品、液状商品、低盐环保产品的开发研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前提下,扩大出口,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面粉增白剂
面粉增白剂的有效成分过氧化苯甲酰(BPO),学名叫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它是我国八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面粉增白剂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 2011年3月1日,卫生部等多部门发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同时设置两个月合理过渡期。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萤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26796.html

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