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力开关

电磁开关,顾名思义就是用电磁铁控制的开关,也就是电磁铁与开关的结合体。当电磁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活动铁芯推或拉动开关触点闭合,从而接通所控制电路。电磁开关在各行业有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是工业领域的接触器。电磁开关是起动机上的控制开关,是起动机(直流电动机、传动啮合机构、电磁开关)三大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是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使活动铁芯移动,从而一方面拉动传动啮合机构使起动机小齿轮前移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另一方面推动开关触点接通,使直流电动机通电运转,从而带动发动机起动。

电磁开关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基本信息
起动机电磁开关是起动机的关键部件,电磁开关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起动机的可靠性。
起动机电磁开关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接通主电路,使起动机旋转,二是通过拨叉把驱动齿轮推出与发动机飞轮齿环啮合,所以要求电磁开关有相应的吸力、相应的行程、触点能可靠通断大电流,此外还要求尽可能减少体积和重量。
基于上述特点,电磁开关的触点结构一般都采用接触形式,即:动触点制成桥片状或圆盘状,使之有较大的散热面和热容量。磁系统则大部分采用螺管式电磁铁结构,以达到相应的行程、相应的吸力、体积小、重量轻的要求。
电磁开关的动铁心可在装有螺管式线圈的黄铜轴套中顺利移动,动铁心拉杆通过拨叉单向器相连,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动铁心平时保持在不工作的初始位置,起动时,起动机驱动齿轮要向前移动约12-20mm,因此,在电磁开关开始吸合时,需要很大的磁势,以产生必要的初始吸力,而吸动之后,气隙减少,电磁吸力急剧增加,大大超过保持吸合状态所需的力。为此,电磁开关采用两个线圈(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开始时由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共同产生电磁吸力,当开关触点吸合后,使吸引线圈自动脱离工作状态,单独由保持线圈来保持开关吸合状态,保持线圈电流比较小,可用较细的导线绕制,这样既可缩小电磁开关的体积,又能达到合理的吸力匹配。为了保证起动机的可靠性,需要着重把握电磁开关的设计质量 

开关壳
有的电磁开关的开关壳是外壳和底极焊起来的,这样漏磁就大。因此在设计上如采用外壳和底板整体式的,并且加厚底板,这样就无漏磁,而且也增加了磁通。
附加行程
为使电磁开关可靠吸合和断开,要控制电磁开关的附加行程,附加行程一般在1.5-3.5mm之间,附加行程太小,可能引起吸合不可靠,附加行程太大,造成触点不易断开,因此,电磁开关的附加行程最好控制在1.5-2.5mm之间 

回位弹簧
电磁开关的静触点材质一般为纯铜,如果杂质总量偏高,则容易产生主触点断开困难现象,所以,静触点趋向于采用铜钨合金以及银铬钥合金,这些合金材料具有耐高温、熔点高、不易烧蚀、抗电弧性强等特点,能大大提高电磁开关的可靠性和寿命。
电磁开关动触片的材质也是纯铜,现动触片趋向用银铜合金。因银铜合金导电性能好。动触片的形状用桥片和圆盘式,使其通电时散热快,不易因发热烧蚀而与静触点粘结。
回位弹簧一般为圆柱弹簧,趋向用鼓形弹簧,这样回位弹簧在工作压缩的终点不会并圈,且不易歪斜。
动铁心的气隙
线圈管有铜皮卷的,有黄铜管的,现趋向用不锈钢管,因不锈钢管的强度好,耐用,并且动铁心在线圈管里吸合和回位也爽快。
线圈管与动铁心的气隙太大,由于气隙大,使动铁心在吸放过程中,因自身重量的原因受到磨损而与线圈管卡住,因此趋向于线圈管与动铁心之间的间隙为0.1mm左右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28120.html

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