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剂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量,既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当前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1987年9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室召开了专门性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协议书》,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对氟里昂在的R11、R12、R113、R114、R115、R502及R22等CFC类的生产进行限制。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了该议定书缔约国的第二次会议,增加了对全部CFC、四氯化碳(CCL4)和甲基氯仿(C2H3CL3)生产的限制,要求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2000年完全停止生产以上物质,发展中国家可推迟到2010年。另外对过渡性物质HCFC提出了2020年后的控制日程表。 HCFC中的R123和R134a是R12和R22的替代品。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主要特点
(1) 不破坏臭氧层。其分子式中含氯元素,故其臭氧层破坏潜能值(ODP)为0.055。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0.35。
(2) 毒性极低。容许浓度和R22同样,都是1000ppm。
(3) 不可燃。空气中的可燃极性为0。
(4) 化学和热稳定性高
(5) 水分溶解性与R22几乎相同。
(6) 是混合制冷剂,由两种制冷剂组成
(7) 不与矿物油或烷基苯油相溶。(与POE[酯润滑油]、PVE[醚润滑油]相溶)
运行原理
空调在作制冷运行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后加压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器(一般空调是风冷,即室外机的散热铜管)在室外换热器中放热,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热量通过室外循环空气带走),中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毛细管膨胀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室内机铜管)吸热蒸发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表面被冷却降温,达到使室内温度下降的目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循环。
总的来说,空调制冷剂在空调系统内就是一个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一个循环。
加氟方法
常温常压下,R410A是一种不含氯的氟代烷非共沸混合致冷剂,无色气体,贮存在钢瓶内。
结合R410a的特性,对某一款房间空调器系统进行了利用R410a替代HCFC22的应用实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系统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HCFC22,换热系数提高,流动阻力下降,通过系统优化匹配设计后,性能(COP)得到大幅提高,达到欧洲市场A级能效等级。
一般我们可能都是采用低压加注和静态加注。
1. 空调开制冷然后从低压处加泣,当加到0.35~0.55Mpa便可以了,再观察空调的制冷效果。如果可以的话,测高压不能超过2.2Mpa。
2. 在空调停用时,从加氟处加氟。当系统压力达到0.8~0.9Mpa时为合适。
3. 让空调运行制冷30分钟,做仔细的检查。
4.加注的正确方法,加注时一定要慢慢来,加一点后让空调运行10分钟左右,再测压力和电流,不免时再分次加,不能以当时的压力和电流作为标准,那样的话,可能已经加多了。冬天加氟时,可断开四通阀线圈,也可以人为的使室内感温头达到能够制冷的温度来开制冷。有时也可以让空调在除湿的模式下运行,它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
测试过程
(1) 测压力
测低压力压力为0.35~0.55Mpa。如果偏高,则加多了,如果偏低,则加少了。高压也不能超过2.2Mpa。
(2)听声音
如果声音过大,沉闷,也可能是加多了氟,如果声音过小,说明量不够。
(3)测温度
吸气管较凉,有结露;排气管温度在80度左右;冷凝器温度在55度左右;压缩机的吸气管凉,有露水,排气管很热;蒸发器的温度比环境温度底15度左右。
(4)测工作电流
总电流接近额定电流,如果电流过大,则加多了,如果电流过少,则加的过少。这要求系统和电路都正常的情况下测试,因为压缩机的工作电流跟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有很大关系,吸气压力高,电流就大,吸气压力低,电流就小,如果系统堵了,那么压缩机的工作电流也会很底,且压缩机的声音不正常。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28803.html

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