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治疗仪

低频治疗仪,工作频率0.5—1000HZ,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简介
医学上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应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低频治疗仪,工作频率0.5—1000HZ,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
用途
调节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
适应症状
适用于原发性一级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的治疗及缓解。
作用原理
将物理因子作用在人体各部位的经络和穴位进行物理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它具有自动变频的脉冲电压,能够穿透组织深处进行浅部和深部病灶的治疗。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舒筋,调五脏六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可以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激活病灶周围组织的细胞活性,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对病灶周围组织有修复和治疗的作用。 
原理
1、均衡机体生物电荷
细胞间质是细胞之间生物电运行的主要通路,也是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细胞间质电荷的不均衡会影响到细胞之间动作电位电信号的传导,进而影响到生物体器官生物电的产生与流动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
细胞间质的部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容,既是生物电流运行通道的一部分,又能起到调节生物电的作用。我们的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就是外加电压使细胞外正负电荷及细胞内正负电荷达到平衡状态,并产生生物电共振。
2、矫正人体生物电规律
不同人的生物电规律是不同的,生物电规律包括生物电的频率、强度、波形等。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中的介入技术,就是根据共振等原理设计,只有介入成分类似于人体整体生物电规律,才有可能引发共振等使沉睡的组织细胞的生物电复苏,并使偏离正常生物电规律的生物电得到矫正。所以,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也称为生物电介入共振疗法,通过生物电共振直接唤醒、提升人体固有生物电的状态。
适应症
⑴、生物电医学范畴。
广义地讲,治疗技术适用于与生物电活性强的组织器官相关的疾病。生物电技术适应症包括针灸技术的所有适应症、推拿按摩技术适应症、各种理疗设备适应症。
⑵、中医范畴
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发展了中医针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地掌握了有关疼痛(关节炎、脊椎病、腰腿疼、肩背疼)、瘫痪和肌肉萎缩、老年性耳聋、亚健康与失眠的治疗与疗效。
⑶、西医范畴
1、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适用于很多西医难以治疗的疾病,包括瘫痪、失眠、亚健康、老年性痴呆等。
2、适用于西医可以缓解但无法治愈的疾病,包括慢性肾病、精神性疾病、毒瘾、慢性病毒性疾病、癌症等。
3、适用于西医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后遗症无法解决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病、癌症等。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29895.html

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