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 编辑 锁定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定义 康复中心开展的运动治疗是通过被动运动疗法、主动运动疗法和抗阻力、运动疗法,对病人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主要治疗对象有脑血管病、骨科疾病等所导致的中枢性瘫痪病人、关节挛缩、关节强直、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腰椎病病人。在手法治疗的同时配以一些器械如:站立床、肩关节施转训练器、下肢功率车、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踝关节训练器等的辅助治疗,以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减少残疾程度。 康复中心开展的作业治疗法:是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从日常生活活动,休闲活动,工作或劳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以恢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手指精细动作训练,肌力增强训练,耐力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等患者。配以器械如:手指肌力训练桌、上肢功率车、腕关节旋转训练器,作业训练器,认知图形插板等,帮助患者进行上肢、手、眼直辖市能力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以达到生活自理,生存质量的提高。 康复中心开展的物理治疗法:是应用光、电、声、磁、热、冷、机械物理因子治疗疾病和功能恢复的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具有良好的消炎、消肿、止痛、解痉、腺进神经再生等功能。 发展历史 传统康复治疗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已有关于瘫痪、麻木、肌肉关节挛缩等的康复治疗的记载。此后,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推陈出新。至现代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康复实践中,并取得显著功效,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包括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药拔罐、经络刮痧、小针刀、手法正脊等。 康复治疗 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是一门快速成长、充满挑战、有巨大发展潜力、多学科交叉的临床专业学科。运动医学一方面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和治疗运动引起的创伤和疾病,达到最大运动能力的恢复,保障人类健康。 国际运动医学的飞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运动医学”是否有必要存在的争议,也改变了运动医学是仅仅为年轻人和运动员提供服务的观点;运动医学的发展不仅为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如运动创伤的微创治疗、早期康复和尽快返回运动场,药物滥用的监测与控制等),同时更多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新的创伤治疗方法和观点,提供更积极的健康观念和知识。与现代社会注重健康趋势一致,体育运动能促进健康,防病治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国的运动医学也正大步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沿海城市、著名高校和医院相继建立了运动医学专业。 运动医学的发展吸引了医学领域众多的优秀人才,正迅速拓展它的学科领域,向骨科、康复医学、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药学、营养、力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等诸学科学习和渗透。由于运动损伤的特殊性以及运动人群对早期康复和重返运动的迫切要求,微创外科成为运动损伤治疗的重要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关节镜微创技术已经成为运动创伤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不断创造出新的、疗效更好的手术方式和更积极、有效的康复措施。由此,派生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骨科运动医学(orthopaedic sports medicine )和运动康复(sports rehabilitation)。 骨科运动医学 也称骨科运动创伤或运动创伤学(orthopaedic sports injury or sports traumatology),是现代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枝,是继手外科、关节置换外科、脊柱外科后,又一门发展迅速,充满机会和挑战的专科,在关节镜微创手术、腱病和骨骼肌损伤治疗、术后康复、和非手术疗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成果令人振奋,观念更新。 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Society for Sports Medicine, AOSSM)是全世界最早(1972年)成立的专业骨科运动医学权威组织,有许多世界著名的骨关节病专家参与。AOSSM创始主席-Marcus J. Stewart 指出,“We're not just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We're Fellows with all the athletes of the world. (我们不仅是医生和外科医生,我们更是全世界所有运动员的同事)”。骨科运动医学主要诊治与运动有关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创伤,这些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常见伤病,如膝、肩、踝、肘、髋、腕等关节运动损伤和关节不稳,包括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肌腱损伤与腱病、骨骼肌损伤、侧副韧带损伤、髌股关节损伤与不稳、软骨与骨软骨损伤、滑膜病变、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关节盂唇损伤、肩峰撞击症、踝关节反复扭伤等;按体育项目又可以分为足球踝、网球肘、骑马髋、跳跃膝、排球肩、击剑腕、举重肘、网球腿……等。运动创伤的治疗宗旨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功能恢复和尽可能早的运动回归。 一名合格的骨科运动医学医生需要具备坚实的临床骨科基础,同时具备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生物力学知识,以尽快恢复伤者运动能力为第一选择,能够对创伤预后做出正确判断,并在手术和非手术之间做出合理选择;合格的骨科运动创伤医生,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关节镜微创外科专家,同时也是腱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治疗能手,熟悉体育运动,了解运动医学规律,能熟练选择和制订运动康复程序,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并开展骨关节运动损伤相关研究。在美国和澳洲,骨科运动创伤医生必须是在完成5-7年骨科医生训练后,再经过1-2年的骨科运动医学fellow训练,才能获得骨科运动医学关节镜医生资格。对那些仅掌握关节镜重建技术的医生,国外称为“scope surgeon-内窥镜外科医生”,而非骨科运动医学专科医生。 物理因子 物理因子康复治疗中心是中原首家物理银子康复理疗基地,那么什么是物理因子?什么又是物理因子康复理疗呢? 在一些康复医疗机构中,许多工作人员虽然非常熟悉手法、神经促通技术等治疗手段,却不懂得如何在康复实践中使用电、光、声、磁等物理因子治疗(理疗)。就像我们需要不断增加康复医学的新知识、新理念一样,刚刚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人员也应增加对电、光、声、磁等物理因子治疗知识的了解。因为电、光、声、磁等治疗手段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具有其它康复治疗手段无法取代的地位,例如超短波治疗急性炎症具有显著疗效。我们在日常康复工作中,不仅可以遇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也会遇到其它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采用超短波治疗所获得的疗效是药物治疗无法比拟的;又例如在对付像非典型肺炎这样的传染病时,超短波治疗也发挥了显著疗效。 过去常有人认为,电、光、声、磁等物理因子治疗手段在瘫痪患者康复中的用处不大,而实践证实了物理因子治疗的康复价值,例如电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有许多需要康复的患者从电、光、声、磁等物理因子治疗中获益,如一例偏瘫老年患者经一段时间负重训练后,其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发作,出现关节疼痛和积液,导致正常康复训练无法继续进行,患者此时的心理负担也十分严重。给予其为期1周的超短波治疗后,疼痛很快消失,浮髌试验转为阴性,患者又可以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医疗实践中,不但会遇到膝关节疼痛的患者,有其它退行性病变的患者也经济可以见到,如颈椎病、肩周炎、跟骨骨刺等都是直接影响患者康复疗效和重要原因。如果康复医疗人员能同时重视一些常规物理因子治疗的重要作用,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 与此同时,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某些并发症也是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症,例如压疮,虽然康复训练可以避免压疮的出现,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是在出现压疮以后才来找康复科医生诊治,尤其是那些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瘫痪时间较长的患者。如果我们多懂得一些物理因子治疗知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如早期采用紫外线对患处进行照射,就会在很短时间内使压疮愈合,如在压疮未形成前使用红外线治疗,还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水平,从而预防压疮出现;再例如许多偏瘫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这类患者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而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一般很难控制病情进展,但是如果此时给予患者紫外线超红斑量照射,一般会在2-3d内迅速控制病情,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除了上述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方面的治疗作用外,其在创伤和骨科疾病康复方面的显著疗效也常被人们所忽视。国外关于物理因子治疗(理疗)的文献中,发现有许多是涉及超声波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报道,与国内情况相似,如杜宝琮等报道,超声波、中频电同步治疗对血肿机化、软组织损伤、滑膜炎、滑囊炎、肩关节周围炎、关节炎、神经炎、神经痛等常见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其联合治疗时的总有效率为98.8%,总显效率为83.4%,基本愈合率为42.6%。 由此可见,电、光、声、磁等物理因子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倾向。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关于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的培训工作开展的不够,导致许多过去未曾接触该方面工作的人员对此知之甚少。